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
产品别名 |
模块,驱动器,处理器,控制器 |
面向地区 |
|
品牌 |
AB |
型号 |
1747-L542P |
产品用途 |
自动化控制系统 |
产品认证 |
IOS9001 |
特点 |
功能强 |
外壳颜色 |
黑色 |
加工定制 |
是 |
工作电压 |
110 V |
输出频率 |
22 kHz |
电压 |
110v |
执行质量标准 |
国标 |
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1747-L542P模AB块IC693BEM331
一、系统介绍
华能沁北电厂二期2×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分散控制系统(DCS)采用ABB公司的Symphony系统,其功能涵盖了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MEH)、电气控制系统(ECS)等各项控制功能,是一套软硬件一体化完善的控制系统。两台机组及公用系统DCS系统设置3个立的环网,每台机组一个环网,公用系统一个环网。
二、DCS系统外部环境要求
2.1 硬件要求
2.1.1 一般性要求
1) 电子间照明、通风、消防符合要求。
2) 集控室内光线充足,具备操作人员操作监视的条件。
3) 电子设备室、工程师室和控制室内的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符合有关规程或生产厂的规定。
4) 电子间的相关制度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到位。
5) 机柜已就位,柜体周围不存在安装杂物,控制室干净卫生。
6) 电源接线完成;电气设备受电完毕,且已具备将电源送至DCS电源柜上端口的条件;电源等级、质量符合要求。
7) DCS设备接地接线完毕、接地电阻、接地方式符合DCS供应方要求。
8) 各计算机设备应摆放整齐,各种标识、清晰、明确。
2.1.2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功能服务站要求
1) 内部各连线或连接电缆无断线,各部件设备、板卡及连接件安装牢固无松动,安装螺钉。
2) 壳内外部件及冷却风扇清洁、无灰、无污渍。冷却风扇转动灵活。
3) 设备电源电压等级设定正确。
4) 接通电源启动后,设备无异音、异味等异常现象发生,检查冷却风扇转动方向正确,转动正常无卡涩;设备自检过程无出错信息,设备能正常启动并进入操作系统,各状态指示灯及界面显示正常。
2.1.3主控制器及功能模件要求
1) 带有后备电池的主控制器和模件,其后备电池应按照制造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检查、更换;检查主控制器和模件的掉电保护开关或跳线设置正确。
2) 对每个需清扫的模件和插槽编号、跳线设置做好详细、准确的记录。
3) 对模件进行清扫、检查,外观清洁无灰、无污渍、无明显损伤和烧焦痕迹;主控制器若配有冷却风扇,则应检查和清扫冷却风扇。模件上的各部件安装牢固;插件无锈蚀、插针或金手指无弯曲、断裂;跳线和插针等设置正确、接插可靠;熔丝完好,型号和容量准确无误;所有模件标识正确清晰。
4) 模件检查完毕,机柜、机架和槽位清扫干净后,对照模件上的机柜和插槽编号将模件逐个装复到相应槽位中,就位准确无误,到位可靠。
5) 模件就位后,仔细检查模件的各连接电缆(如扁平连接电缆等)应接插到位且牢固无松动。若有固定螺丝和/或卡锁,则应将固定螺丝拧紧和域将卡锁入扣。
6) 模件通电前,再次核对模件熔丝,容量正确。模件通电后,各指示灯指示正常。
2.1.4 I/O电源、系统电源和机柜电源要求
2.1.4.1 上电前检查
1) 电源熔丝符合规格要求。
2) 测量变压器一、二次之间和一次端子对地间的绝缘电阻≥50MΩ。
3) 通电前检查电源电压等级设置应正确;通电后电源装置无异音、无异味;温升正常;风扇转动正常、无卡涩(否则更换风扇);根据要求测量各输出电压符合要求。
2.1.4.2 上电检查试验
1) 启动整个子系统,工作正常无故障报警,电源指示灯指示正常。
2) 对每对冗余电源,关掉其中一路,检查相应的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若有异常进行处理或更换相应电源。
2.1.5 主时钟和GPS标准时钟装置要求
1) 主时钟各通信接口连接正确,通信电缆完好无损。启动主时钟,将主时钟与标准时间校准。
2) GPS天线插头接插可靠牢固无松动,GPS天线无破损断裂,安装垂直,四周无建筑物或杂物遮挡。
3) GPS标准时钟装置各通信接口连接正确,通信电缆完好无损。开启电源,装置进行初始化和自检无出错,初始化和自检结束后,GPS卫星锁定指示正常。若 GPS失步,则装置内部守时时钟应工作正常。
4) 启动各工作站的时钟校正功能,校正各工作站时间显示,使其与主时钟或GPS标准时钟装置同步。
2.2 DCS软件恢复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2.2.1 软件检查
2.2.1.1 操作系统检查
2.2.1.2 应用软件及其完整性检查
2.2.1.3 权限设置检查
2.2.1.4 数据库检查
2.2.2 试验项目与技术要求
2.2.2.1 系统冗余性能试验
1) 各操作员站、功能服务站和现场控制站的冗余切换试验
2) 功能模件冗余切换试验
a. 模件通电前,模件熔丝、容量正确。
b. 模件通电后,各指示灯符合正常的实际状况指示。
c. 冗余模件能相互切换,取出主运行模件的熔丝或复位主运行模件或将主运行模件拔出(模件可带电插拔时),系统能正常无扰动地切换到从模件运行或从模件改为主运行模件,系统除模件故障和冗余失去等相关报警外,无其他异常报警发生;同样进行一次反向切换,系统状况应相同。
3) 通信网络冗余切换试验
a. 在任意节点上人为切断任一通信总线,系统不得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切、投通信总线上的任意节点,或模拟其故障,总线通信应正常工作。
b. 总线及总线冗余检查,总线电缆无破损、断线,端子接线正确,牢固无松动,接插件接插牢固、接触良好;检查总线终端电阻值正常,接线牢固。HUB、总线模件通电后指示灯正常。
c. 通过诊断系统或总线模件工作指示灯检查总线系统工作正常,无异常报警;检查冗余总线处于冗余工作状态。
d. 切断主运行总线模件的电源或拔出主运行总线的插头及模拟其他条件试验两条冗余总线的切换,总线自动切换至另一条运行,且指示灯指示正常;检查系统数据无丢失、通信无中断、系统工作正常、报警正确;同样进行一次反向切换试验,系统状况应相同。
4) 系统(或机柜)供电冗余切换试验
a. 对于系统或机柜自投供电或N+1冗余供电,应进行供电切换试验。在电源切换过程中,控制系统应工作正常,中间数据及累计数据无丢失。
b. 切断工作电源回路,检查备用供电自动投入,系统工作正常,无出错报警,数据无丢失;同样进行一次反向切换试验,系统状况应相同。
c. 对于1+1冗余供电系统,切断任一路供电系统工作正常,无出错报警,数据无丢失。
5) 控制回路冗余切换试验
a. 计算机控制系统投运,与控制回路相关的主控制器和模件投运正常。
b. 利用手操器等设备使控制回路输出一个固定的值或状态,将相关的在运行状态的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复位和断电,观察控制回路输出无变化和扰动;检查备用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的运行状态正确;反向再做一次控制回路试验,结果正确。
2.2.2.2 系统容错性能试验
1)在操作员站的键盘上操作任何未经定义的键,或在操作员站上非法输入一系列命令,检查操作员站和系统的反应,无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
2)切除并恢复系统的外围设备,控制系统无任何异常情况。
3)任意拔出一块I/O模件,屏幕显示该模件的异常状态,控制系统自动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切到手动工况、执行器保位等)。
4)在拔出和恢复模件(模件允许带电插拔)的过程中,控制系统的其他功能不受任何影响。
5)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电启动后,关闭CRT和打印机电源(正在打印时和未打印时分别进行),然后再打开电源,操作员站屏幕和系统无异常反应。
2.2.2.3 系统性能参数测试
1)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测试下列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参数,并做好记录存档。
2)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每个现场控制站的内存和历史数据存贮站(或相当站)的外存的容量及使用量。内存余量应大于总内存容量的40%,外存余量应大于总存贮器容量的60%。
3)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所有现场控制站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应不超过40%;计算站、数据管理站等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应不超过40%。
4)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应不超过30%,对于以太网则应不超过20%。
5)通过连续切换操作员站CRT画面10次,用秒表测量每幅画面完全显示的时间,计算其平均值,检查操作员站画面实时反应时间应不大于2s或不低于厂家的出厂标准。
6)通过组态并打印计算机控制系统测点清册,检查I/O点的投入率及完好率,投入率应不小于99.5%,完好率应不小于99.5%;查明并记录不可用测点的原因。
2.1.4.2 上电检查试验
1) 启动整个子系统,工作正常无故障报警,电源指示灯指示正常。
2) 对每对冗余电源,关掉其中一路,检查相应的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若有异常进行处理或更换相应电源。
2.1.5 主时钟和GPS标准时钟装置要求
1) 主时钟各通信接口连接正确,通信电缆完好无损。启动主时钟,将主时钟与标准时间校准。
2) GPS天线插头接插可靠牢固无松动,GPS天线无破损断裂,安装垂直,四周无建筑物或杂物遮挡。
3) GPS标准时钟装置各通信接口连接正确,通信电缆完好无损。开启电源,装置进行初始化和自检无出错,初始化和自检结束后,GPS卫星锁定指示正常。若 GPS失步,则装置内部守时时钟应工作正常。
4) 启动各工作站的时钟校正功能,校正各工作站时间显示,使其与主时钟或GPS标准时钟装置同步。
2.2 DCS软件恢复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2.2.1 软件检查
2.2.1.1 操作系统检查
2.2.1.2 应用软件及其完整性检查
2.2.1.3 权限设置检查
2.2.1.4 数据库检查
2.2.2 试验项目与技术要求
2.2.2.1 系统冗余性能试验
1) 各操作员站、功能服务站和现场控制站的冗余切换试验
2) 功能模件冗余切换试验
a. 模件通电前,模件熔丝、容量正确。
b. 模件通电后,各指示灯符合正常的实际状况指示。
c. 冗余模件能相互切换,取出主运行模件的熔丝或复位主运行模件或将主运行模件拔出(模件可带电插拔时),系统能正常无扰动地切换到从模件运行或从模件改为主运行模件,系统除模件故障和冗余失去等相关报警外,无其他异常报警发生;同样进行一次反向切换,系统状况应相同。
3) 通信网络冗余切换试验
a. 在任意节点上人为切断任一通信总线,系统不得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切、投通信总线上的任意节点,或模拟其故障,总线通信应正常工作。
b. 总线及总线冗余检查,总线电缆无破损、断线,端子接线正确,牢固无松动,接插件接插牢固、接触良好;检查总线终端电阻值正常,接线牢固。HUB、总线模件通电后指示灯正常。
c. 通过诊断系统或总线模件工作指示灯检查总线系统工作正常,无异常报警;检查冗余总线处于冗余工作状态。
d. 切断主运行总线模件的电源或拔出主运行总线的插头及模拟其他条件试验两条冗余总线的切换,总线自动切换至另一条运行,且指示灯指示正常;检查系统数据无丢失、通信无中断、系统工作正常、报警正确;同样进行一次反向切换试验,系统状况应相同。
4) 系统(或机柜)供电冗余切换试验
a. 对于系统或机柜自投供电或N+1冗余供电,应进行供电切换试验。在电源切换过程中,控制系统应工作正常,中间数据及累计数据无丢失。
b. 切断工作电源回路,检查备用供电自动投入,系统工作正常,无出错报警,数据无丢失;同样进行一次反向切换试验,系统状况应相同。
c. 对于1+1冗余供电系统,切断任一路供电系统工作正常,无出错报警,数据无丢失。
5) 控制回路冗余切换试验
a. 计算机控制系统投运,与控制回路相关的主控制器和模件投运正常。
b. 利用手操器等设备使控制回路输出一个固定的值或状态,将相关的在运行状态的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复位和断电,观察控制回路输出无变化和扰动;检查备用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的运行状态正确;反向再做一次控制回路试验,结果正确。
2.2.2.2 系统容错性能试验
1)在操作员站的键盘上操作任何未经定义的键,或在操作员站上非法输入一系列命令,检查操作员站和系统的反应,无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
2)切除并恢复系统的外围设备,控制系统无任何异常情况。
3)任意拔出一块I/O模件,屏幕显示该模件的异常状态,控制系统自动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切到手动工况、执行器保位等)。
4)在拔出和恢复模件(模件允许带电插拔)的过程中,控制系统的其他功能不受任何影响。
5)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电启动后,关闭CRT和打印机电源(正在打印时和未打印时分别进行),然后再打开电源,操作员站屏幕和系统无异常反应。
2.2.2.3 系统性能参数测试
1)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测试下列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参数,并做好记录存档。
2)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每个现场控制站的内存和历史数据存贮站(或相当站)的外存的容量及使用量。内存余量应大于总内存容量的40%,外存余量应大于总存贮器容量的60%。
3)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所有现场控制站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应不超过40%;计算站、数据管理站等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应不超过40%。
4)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应不超过30%,对于以太网则应不超过20%。
5)通过连续切换操作员站CRT画面10次,用秒表测量每幅画面完全显示的时间,计算其平均值,检查操作员站画面实时反应时间应不大于2s或不低于厂家的出厂标准。
6)通过组态并打印计算机控制系统测点清册,检查I/O点的投入率及完好率,投入率应不小于99.5%,完好率应不小于99.5%;查明并记录不可用测点的原因。
2.2.2.8 系统进行的几项功能试验
1) 系统组态和在线下载功能试验
a. 打开工程师站中的系统组态软件,按照组态手册离线建立一个组态方案,如有可能则进行编译生成,检查确认组态软件功能应正常。
b. 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电启动后,通过工程师站组态工具,将现场控制站中一主控制器或一功能模件的组态回读到工程师站中,然后再将此组态下载到原主控制器或原功能模件中,检查确认整个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控制系统无出错或死机等现象发生。
2) 操作员站人机接口功能试验
a. 通过功能键盘或轨迹球/鼠标,在操作员站上对各功能逐项进行操作,检查各CRT画面显示应正常,各功能键或按钮与各功能画面连接正确,所有操作对应结果正确无误。对于一些非法操作,软件应具有容错能力。
b. 检查操作员站权限设置正确,以操作员级别登录正常。
c. 检查各主要流程画面、主要参数监视画面、实时趋势曲线显示画面等显示正常,各动态参数和实时趋势曲线自动刷新,刷新时间符合要求。
d. 检查各报警显示画面和报警窗口显示正常,报警提示和关联画面连接正确,报警确认功能正常。
e. 检查历史数据检索画面显示正常,输入正确的需检索的数据(如测点名、测点编号)和检索时间段,系统响应正确,并显示相应的历史数据报表或历史数据曲线、历史事件报表、操作记录、报警记录等。若请求打印,则打印结果应与显示结果相同。
f. 检查报表管理功能画面显示正确,选中一张报表进行随机(召唤)打印,系统响应正确,检查报表内容正确。
g. 选择一幅流程图画面,触发屏幕拷贝功能,系统响应正确,检查硬拷贝和画面应一致。
h. 检查系统运行状态(系统自诊断信息)显示画面显示正常。
i. 检查帮助和域操作指导画面显示正常。
j. 根据画面清册检查各流程画面和参数监视画面等应无缺少。
3) 报表打印功能试验
a.启动报表定时打印功能,检查定时打印的报表格式、内容和时间应符合要求。
b.通过功能键盘或轨迹球/鼠标,在操作员站上选中系统内所有报表,并触发随机(召唤)打印功能,系统应立即打印选中的报表,检查报表格式、内容应符合要求,时间正确。
c.系统通电启动后,模拟事件追忆触发开关量点动作,检查事件追忆报表打印应正常,数据和触发开关量点动作前后时间应正确。
4) 历史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试验
a. 从历史数据库中选取一组记录点,内容包括模拟量、开关量、操作记录、系统事件等。
b. 分别组态当前时段(短期)的历史数据报表和曲线,并显示打印、报表、曲线的数据和时间应正确,整个操作过程应无故障报警。
c. 分别组态已转储至磁带或光盘(长期)的历史数据报表和曲线,系统应提示需提供已转储时段的历史数据磁带或光盘,插入相应的磁带或光盘,予以激活,并显示打印,报表、曲线的数据和时间应正确,整个操作过程应无故障报警。
5) 性能计算功能检查
a. 与性能计算相关的所有测点应正常,指示正确。
b. 启动性能计算应用程序,应无出错报警。检查性能计算报表和域画面显示应正常,性能计算报表打印正常。检查性能计算项目应无缺项。
c. 协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检查性能计算参数的正确性,否则,应进行调整或修改组态。
6) 通信接口连接试验(包括MIS接口)
a. 检查通信连接电缆无破损、断线,连接正确并牢固无松动。
b. 系统上电,通信接口模件各指示灯指示正确。
c. 启动通信驱动软件,系统无出错信息。
d. 利用网络软件工具或的通信检测软件工具,确认通信物理连接正常。
f. 软件或模拟手段检查测试数据收发正常。
27209831001M
27209930001C
27209930001M
27209931001C
27209931001M
27210030001C
27210030001M
27210031001C
27210031001M
27210130001C
27210130001M
27210131001C
27210131001M
27210230001C
27210230001M
27210231001C
27210231001M
27210330001C
27210330001M
27210331001C
27210331001M
27210430001C
27210430001M
27210431001C
27210431001M
27210530001C
27210530001M
27210531001C
27210531001M
27210630001C
27210630001M
27210631001C
27210631001M
27210730001C
27210730001M
27210731001C
27210731001M
27211230001C
27211230001M
27211231001C
27211231001M
27211330001C
27211330001M
27211331001C
27211331001M
27211430001C
27211430001M
27211431001C
27211431001M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