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台湾线路保护,线路保护微机保护装置,线路保护南自保护装置,线路保护微机保护装置 |
面向地区 |
全国 |
零序反时限元件
零序反时限元件原理同相间过流反时限元件,反时限特性由整定值中反时限指数整定。
装置的零序过电流保护可通过设置相关控制字选择定时限或反时限方式。当选择反时限方式后,自动
退出Ⅱ段零序过流元件,零序过电流Ⅱ段的功能压板分别变为零序过电流反时限功能投退压板。
2.3.3 零序电流告警元件
零序电流在满足“零序过电流告警”定值并经延时时间定值后发告警信号。
低频减载
低频减载功能逻辑中设有一个滑差闭锁元件以区分故障情况、电动机反馈和真正的有功缺额。
考虑低频减载功能只在稳态时作用,取线电压进行计算,且试验时仍需加三相平衡电压。当任一
线电压低于闭锁频率计算电压时,低频减载功能将自动退出。
小电流接地选线
当装置用于不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零序电流很小时,可以采用接地选线功能来完成
隔离故障。这种情况要求零序电流由外部的零序 CT 引入,当断路器处于合位且 3U0 大于 18V,
经 15s 装置产生 3U0 越限告警。3U0 越限告警功能在 KG2.10=1 时投入。
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由本装置和主站共同完成。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主站接收到任何 3U0
越限告警后,调取各装置内记录的 3U0、3I0 采样,计算后给出接地点策略。3U0 越限告警功能在 KG2.10
=1 时投入,当断路器处于合位且 3U0 大于 18V,经 15s 装置产生 3U0 越限告警。
无主站系统时,单装置接地试跳判据为:断路器合位且 3U0 大于 18V,人工试跳后,断路器变为
分位且 3U0 小于 18V,则判本线路接地,本功能由控制字 KG3.10 投退,置 1 时投入。
母线 TV 断线
当运行参数控制字 KG1.5=0 选择星型接线时,母线 TV 断线判据如下:
1) 相电压均小于 8V,某相电流大于 0.04IN,判为三相失压;
2) 三相电压和大于 8V,小线电压小于 16V;
3) 三相电压和大于 8V,大线电压与小线电压差大于 16V,判为两相或单相 TV 断线。
当运行参数控制字“KG1.5=1”选择角型接线时,对应母线 PT 采取 V-V 接线方式,断线判据如下:
1) 负序电压大于 8V;
2) 一相或两相线电压小于有压值 70V;
3) 三相线电压均小于有压值 70V,某相电流大于 0.04IN。
上述两种 TV 接线方式中,满足断线判据任一条件 9s 后,装置发“母线 TV 断线”信息并点亮告警
灯。
装置在检测到 TV 断线后,可根据控制字选择,或者退出带方向元件、电压元件的各段保护,或
者退出方向、电压元件。TV 断线检测功能可以通过“KG1.14”控制字投退。
TA 断线
具有瞬时 TA 断线闭锁或告警功能及差流越限告警功能。
TA 断线启动条件为差流大于差动启动电流,在满足下列任何一个条件时,装置退出瞬时 TA 断线判
别:
1) 启动前某侧大相电流小于该侧额定电流的 20%,则不判该侧;
2) 启动后相电流大值大于该侧额定电流的 120%;
3) 启动后任一侧电流比启动前增加。
在上述三个条件均不满足的情况下,如某一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则延时 9s 判为 TA 断线:
1) 只有一相电流为零;
2) 其余两相电流与启动前电流相等。
如差流大于 15%的差动启动电流,经 10s 延时装置报差流越限,但不闭锁差动保护。这一功能可
兼作保护装置交流采样回路的监视功能。
负序过电压闭锁元件
当负序电压大于定值时,开放被闭锁保护元件。同低电压闭锁元件共同构成复合电压闭锁元件,与过
流元件构成复合电压过流保护。本元件也可通过控制字决定闭锁任何一段电流保护元件。当控制字
KG1.7=1 时,对侧复压闭锁投入,开入 X2:11 为高电平时,负序电压元件动作。
2.1.3 相间过流方向元件
采用 90°接线方式,按相起动,电流方向以指向变压器为正方向,可以通过控制字 KG2.0 选择正
方向或反方向动作区。当方向设置为正方向动作区时,动作范围 Arg(U/I)=-135°~+45°;当方向设
置为反方向动作区时,动作范围 Arg(U/I)=45°~225°。各段保护方向元件可由控制字分别投退。
所谓 90°接线方式,是假设三相电压对称且功率因数为 1 时,流入方向继电器的电流和电压相位
相差为 90°的一种接线方式。
国电南自公司在电力自动化领域相继研究生产出中国第一代、第二代静态继电保护产品,创造过多项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电力自动化产业的摇篮和孵化器,“国电南自”已经成为享誉全国并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著名品牌。作为中国华电集团科工产业的主力军,公司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的技术研发及产品服务,着力打造智能电网、电厂与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信息与服务、新能源等核心业务,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当前,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式,回归高科技上市公司本位、回归主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向符合产业政策、符合能源发展的方向进行拓展,向国际化的方向进行拓展;围绕“为人类创造进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的公司使命,大力弘扬“担当、搏击”的公司精神,以建成行业领先国际一流受人尊重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员工成为幸福生活的体验者为目标而不懈努力。